周宁县宋代历史简介
周宁县在宋代属于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,是周宁历史的起点之一。行政区划:宋代时,周宁地区被划分为七闽地的一部分,并隶属于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。这一行政区划的设置,标志着周宁地区在宋代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地理归属和政治管理。历史遗迹:宝丰银矿遗址:该遗址开采于宋元年间(1086~1094年),是宋代中国最大的银矿之一。
周宁县的变迁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当时在宁德县境内设立周墩城,标志着其早期的行政建置。清朝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周墩城进一步发展,设置了县丞,开始了正式的县治管理。直至1935年,这里设立周墩特种区,显示了区域地位的提升。
周宁县的变迁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当时在宁德县区域内建立了周墩城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这里增设了县丞驻治,标志着周宁县雏形的形成。1935年,周墩地区被设为特种区,1945年正式命名为周宁县,取自宁德县的“宁”字以及周墩特种区的“周”字,寓意着新的行政区划成立。
周宁人物事迹
周宁的人物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医者仁心,无私奉献:周宁自参加工作以来,始终坚守着用知识服务于人民的信念,以挽救生命为工作目标,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。他以科室为家,对病人充满热情,经常为了抢救病人牺牲休息时间,甚至连续工作两天两夜,确保了病人的生命安全,如在国庆节放假期间亲自处理桃耳七中毒病人。
林石贵,福建周宁人,1993年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,带着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2000多元学费,独自来到繁华的上海,投身钢材生意。起初,他以打工的身份在老乡的店铺中做起,负责送货、装卸等工作,尽管条件艰苦,但他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,工资从300元提升到1000元。
叶连松,福建省周宁人,1936年春投身革命,曾是周墩北区红军游击队战士及寿景庆游击队班长。随部队辗转于闽东与浙南,参与了周墩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以及三年游击战争。1937年3月,叶连松在浙江省景宁县的反“清剿”作战中不幸被敌军俘获,英勇牺牲,年仅21岁。
周宁是哪里
周宁是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区的一个县,归属宁德市管辖。以下是关于周宁的详细介绍:地理位置与地势:周宁县地处鹫峰山脉东麓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平均海拔800米。自然风光:境内峰峦叠嶂,溪涧密布,河流纵横,森林覆盖率高达72%。
周宁位于福建省宁德市。具体信息如下:地理位置:地处福建省东北部、鹫峰山脉东麓,东邻福安,西接政和,北连寿宁,东南与蕉城区接壤,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。地形地貌:以山地为主,中山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77%,平均海拔800米,居全省之冠,素有“高山明珠”之称。
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。以下是关于周宁县地理位置的详细信息:邻接区域:东邻海峡西岸天然良港三都澳,西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武夷山,北连寿宁,东南与蕉城区接壤,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。
周宁鲤鱼溪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,是一处风光旖旎的自然景区,以其清澈的溪水、秀丽的山景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著称。在众多美丽的风景中,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鲤鱼溪中的那些跳跃的鲤鱼和溪边的古树群。首先,鲤鱼溪的名字就来源于溪中生活的大量鲤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