霞浦溪南的简单介绍

wojia 19 0

霞浦溪南的地理环境

〖One〗、霞浦溪南镇的地理环境独具特色。该镇地势特点为西北部稍有起伏,丘陵和零星低山如带状沿海分布,其中蓝溪的冲积平原占据了中部地区。溪南镇三面环海,海景壮丽,海岸线长达76公里,紧邻官井洋和东吾洋两大海域,为小镇增添了丰富的海洋气息。河流方面,蓝溪是溪南的主要溪流,它滋养着这片土地,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生机。

〖Two〗、溪南镇地势西北略高,沿海绵延分布丘陵、零星低山,中部有蓝溪冲积平原。全镇三面环海,岛屿众多,有76公里的海岸线,主要临海官井洋、东吾洋。主要溪流有蓝溪,主要人工湖有双福桥水库。年平均气温18-19℃之间,海洋性气候,温暖湿润。陆地森林覆盖面积达90%左右。

〖Three〗、溪南镇,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的西南部,拥有103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。它由2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组成,总计10185户,人口约2万人,行政中心设在溪南街,与县城相距46公里。溪南地理位置独特,三面临海,沿海区域的16个村委会沿着76公里的海岸线分布。

〖Four〗、霞浦溪南,一个融合了海洋与传统文化的美丽胜地。这里被誉为海上威尼斯,官井洋周边的渔排养殖业日益兴盛,大黄鱼、海参、鲍鱼等水产品丰富。渔民们在渔排上建起五彩斑斓的房屋,形成一片壮观的海上村落,犹如威尼斯的水城,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。

〖Five〗、地理环境:辖区陆地面积1716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89万平方公里,大陆海岸线长480公里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,地形以中低丘陵区为主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春多雨水,夏多台风,冬暖夏凉,霜雪少见。

霞浦溪南的简单介绍-第1张图片-我家生活百科

霞浦溪南的风景名胜

〖One〗、慈寿桥,这座古老的石梁桥,连接了溪南村与镇江村,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。作为霞浦县仅存的完整石桥,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,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。

〖Two〗、溪南慈寿桥,原称“登仙桥”,是迄今霞浦县唯一保留完整的石梁桥。此桥 坐落于霞浦县溪南镇的溪南村与镇江村之间,横跨在红山山麓下的蓝溪之上,故也称“蓝溪桥”,系原“霞浦头”(原溪南区域)各村落往来交通要道。

〖Three〗、景点位置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 北岐滩涂 简介 涨潮时海上忙碌的船只穿梭在紫菜架之间,与大海、远山、岛屿浑然一体。退潮时海滩的纹理渐显秀质,劳作的渔民游动在虎皮滩上,使得这片滩涂更具韵律美和动态美。霞浦滩涂风光旖旎,每年前来拍摄滩涂风光的影友多达20多万人次。

〖Four〗、东线是摄影爱好者最喜爱的一条路线。这条线路从松港乡的北岐、古岭下出发,经过三沙镇的小皓、东壁、古镇、花竹和三沙渔港,最后到达大嵛山岛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欣赏到滩涂、紫菜养殖、海岛、海上日出日落、渔港夜景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。

〖Five〗、下浒沙滩 下浒沙滩濒临浩瀚的太平洋,是天然的海滨浴场,位于霞浦南面,数千米的半月形沙滩,洁白如玉,光洁似珠,细腻旖旎。这里是游客们享受海水浴和沙滩活动的理想之地。 松港街道 松港街道位于霞浦县,北岐村海边风光如画,影友如织。

霞浦溪南风景名胜

霞浦溪南,一个融合了海洋与传统文化的美丽胜地。这里被誉为海上威尼斯,官井洋周边的渔排养殖业日益兴盛,大黄鱼、海参、鲍鱼等水产品丰富。渔民们在渔排上建起五彩斑斓的房屋,形成一片壮观的海上村落,犹如威尼斯的水城,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。白露坑畲族民俗村则是霞浦县的民族文化瑰宝,被命名为首批畲族文化重点村。

溪南慈寿桥,原称“登仙桥”,是迄今霞浦县唯一保留完整的石梁桥。此桥 坐落于霞浦县溪南镇的溪南村与镇江村之间,横跨在红山山麓下的蓝溪之上,故也称“蓝溪桥”,系原“霞浦头”(原溪南区域)各村落往来交通要道。

霞浦橘花谷地址及介绍 霞浦橘花谷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台江村的东侧,是一个集自然风光、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。橘花谷得名于其盛产柑橘的果园和每到春天便盛开的橘花。这里四季分明,风景如画,尤其是春季,橘花盛开,洁白如雪,香气四溢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。

宁德霞浦溪南码头经纬度多少

〖One〗、宁德霞浦溪南码头的经度为东经120°04′70″。 其纬度为北纬N26°55′262″。

〖Two〗、气候方面,溪南镇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8-19℃,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,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各类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。值得一提的是,陆地上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惊人的90%,这不仅为镇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,也展现了其深厚绿色资源。

〖Three〗、水产养殖: 溪南镇是霞浦县的水产养殖大镇,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滩涂资源,为海带、紫菜、对虾等海鲜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。 大黄鱼是溪南镇的重要养殖品种,该镇已成为闽东地区重要的大黄鱼繁育基地之一,年水产品总量超过5万吨,产值超过4亿元。

霞浦溪南历史沿革

年:溪南区改为溪南人民公社。1961年:溪南公社再次变为溪南区。1966年:溪南区再次变回溪南公社。1984年:恢复溪南镇建制,下辖23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。至1990年,溪南镇已发展成为霞浦县西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镇,东临东吾洋,南接官井洋和盐田港,北与沙江镇相连,总面积达到109平方公里。

民国25年,成立溪南、台江、砚江、青山联保,隶属第三区,下辖29保、295甲。民国29年,溪南、青山联保并为溪南镇,台江、砚江联保并为台江乡。

民国时期,霞浦县历经变革,直至新中国成立后,归属宁德市至今,已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。地理位置上,霞浦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,战略位置独特。它东临台湾,南接珠江三角洲,北连长江三角洲,是连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纽带。

早在西汉时期,霞浦街道的九峰山脚下便已有人类居住,这一事实通过1992年在街道内出土的百余件文物得到了考古证明。从那时起,这里便成为了人类活动的中心。霞浦古时被称为“下浦涨”,其中张姓人口比较多,这一情况反映了这里自古以来的文化特色和人口分布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